- Jul 14 Wed 2010 13:59
巨匠電腦 熱門篇25秒
- Jun 01 Tue 2010 02:24
YES123求職網_電視廣告_腦力優勢篇_20秒.wmv
- Apr 29 Thu 2010 10:39
[轉]減重最大絆腳石 三成六網友吃不飽 附加豆漿減肥食譜

2010/04/27 11:01洪秀玲
PS:
先加附,陽光豆漿的其他菜單(吃粗飽,好氣色,不復胖)下載部落格:http://unisunshine.pixnet.net/blog/post/6512115
內容收錄了:

部落客「Liz」 只要七天~還我腰瘦好氣色!!!-豆漿減重食譜大公開 http://www.wretch.cc/blog/hehehaha1989/10955760

部落客「花猴」 我要變成瘦皮猴。三周瘦兩公斤簡單食譜大公開。http://www.wretch.cc/blog/benshee/14894886
部落客「肥到深處無怨油」http://tw.myblog.yahoo.com/gary-lovetoeat/article?mid=89446&prev=89521&next=89430
的吃粗飽之無糖豆漿減肥法與食譜給大家參考!
----------------------------------我是分隔線------
【台灣醒報記者洪秀玲報導】夏天即將來臨,減重議題也在網路發燒,不少人懷抱衝勁定下減重目標,
卻因為種種因素無法達成。One Click網站最近以「減重過程中最大的困擾是什麼?」做問卷調查,吸引
上千網友熱烈迴響,結果顯示三成六網友最大的減重困擾是「吃不飽」。
- Apr 12 Mon 2010 15:20
[轉]55減肥法 胖宅女甩肉40公斤!!
|
|||||||||
|
- Mar 08 Mon 2010 15:05
[轉] 研究發現 維他命D是活化免疫系統的關鍵
(路透倫敦7日電)科學家今天表示,維他命D是活化人體防疫機制的重要角色。
全球約有半數人口苦於維他命D不足,代表他們免疫系統內的殺手─T細胞
(Tcells)在對抗感染時沒有足夠戰鬥力。
丹麥研究學者表示,這項發項能協助抵禦傳染疾病和全球流行病,在研究
新疫苗時可能派上用場。
學者發現,免疫系統內的殺手細胞(又稱T細胞)仰賴維他命D活化,若是血液
中缺乏維他命D,T細胞將維持在休眠狀態,無法察覺到感染或是病原體帶來的
威脅。
哥本哈根大學(Copenhagen University )國際衛生免疫學與微生物學學系的蓋
斯勒(Carsten Geisler)率領這項研究,他說:「當T細胞暴露在外來病原體中
的時候,它會擴大信號裝置或『天線』,又叫做維他命D接受器,來尋找維他
命D的存在。」
「這代表T細胞必須要有維他命D,或是活化細胞的成分。若是T細胞在血液中
沒有找到足夠的維他命D,它們甚至不會開始動員。」
- Feb 25 Thu 2010 12:44
[轉]實用8大招,對抗失眠焦慮,還能助減重 [附加評論]
獨特的氣味不只勾起回憶,更可以提振情緒、改善睡眠,甚至減重!
「嗅覺是無所不能的魔法師,」美國作家海倫凱勒曾感性地說,當她想起各種氣味時,鼻腔也充滿了各色香氣,喚起她對逝去夏日和遠方秋收田野的甜蜜回憶。
就像對於童年在鄉下度過的我來說,每當走在路上聞到剛割過草的清香時,總有種置身田野的錯覺,心情剎時平靜,時光也彷佛倒流,我仍是那個恣意奔跑於阡陌之間的小女孩。
但嗅覺的魅力不僅在記憶的探索,更多新的研究發現,氣味會影響身心健康,善用氣味,甚至會讓生活大不同:
一、柳丁香,讓你更平靜
澳洲一項研究指出,聞到柳橙香味、薰衣草香味,會讓人比較不緊張、情緒比較好,而且也比較沈靜。而荷蘭一間監獄在今年初也曾進行4週的實驗,利用空調系統飄送柳橙味,結果發現罪犯竟然變得比較平靜、比較少鬧事打鬥。
二、克制食慾 試試香蕉、綠蘋果
創辦位於芝加哥的「嗅覺與味覺治療暨研究基金會」的美國神經學家賀煦(Hirsch),在一項針對過重者的研究中,當這些過重的受試者忍不住嘴饞時,讓他們聞香蕉、綠蘋果和薄荷,結果和沒聞的受試者相比,比較能減掉體重。
另一項由美國威靈大學作的研究,每兩小時讓受試者湊近鼻子聞薄荷,結果也發現,有聞薄荷的人每天飲食的熱量較低,比起沒有聞的人,幾乎每天可少攝取350卡路里。
三、想學得快、記得快 來點迷迭香
英國諾桑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聞了迷迭香精油的學生,在記憶粒測驗中表現得比沒有聞的學生好,而且比較機敏靈活。
所以,不妨買一兩盆迷迭香放在窗台,當你需要應付考試或想提升工作效率時,隨手摘下、搓揉一些迷迭香,讓強烈清澈的藥草香為你加持。
- Dec 23 Wed 2009 10:18
[轉&附註]多吃苦瓜、大豆、綠藻 遠離新陳代謝症候群& PPAR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發現,苦瓜、甘草、紅麴、大豆、綠藻等天然食物,可啟動細胞核中的新陳代謝受體PPAR,幫助人體代謝,改善新陳代謝症候群。
大家都知道多吃蔬果、運動,有益人體健康,卻不知道原因為何。最近幾年,醫界終於找到答案,原來多吃蔬果、天天運動,可活化細胞核中的PPAR受體。國家衛生研究院臨床研究主任蘇益仁表示,PPAR受體是二十一世紀重要發現,它可解決現代人因生活習慣所造成的文明病。
蘇益仁進一步強調,PPAR受體存在於細胞核中,主要是用來調整飢餓、脂肪的受體,平常儲存於肝臟、心臟、腎臟、肌肉等細胞中;它會隨著年齡、飲食過量或是基因差異,降低活性,處於休眠狀態,導致身體無法正常運轉,引發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發炎等症狀。
簡單地說,這些症狀的產生全部跟PPAR受體的活性降低有關。蘇益仁形容,PPAR受體就像一把鎖,需要一把鑰匙重新啟動它;國內外研究發現,原本不活化的PPAR,一經活化,體內壞的膽固醇會變成好的膽固醇,對胰島素不敏感的糖尿病患可降低抗阻。
目前市面上很多糖尿病藥物就是利用此一原理,增加患者胰島素的敏感度,達到降血糖的功效。蘇益仁強調,要重新啟動PPAR受體並不難,只要找到那把鑰匙即可。國家衛生研究院歷經兩年,從一百多種天然食物中,找到五種可活化PPAR的食物,包括苦瓜、甘草、紅麴、綠藻、大豆等,經由動物實驗發現,常食用這五種食材,可調降血壓、血脂、血糖,改善新陳代謝症候群。
減重第一要務
蘇益仁表示,除了上述五種食物可活化PPAR受體,啤酒花、石榴、綠茶、桑葉、紅參、巴拿巴等食材,也具有此功效。既然這些食物可活化PPAR受體,是否平常多吃這些食物,就可改善新陳代謝症候群?答案是,很難。他指出,動物實驗或人體實驗中所使用的劑量,都是萃取食材裡的某種有效成分;民眾要達到功效,必須吃很大的量,才能達到效果。
他建議民眾,想要活化PPAR受體,平常可多運動,多吃深色、味道重的蔬果。國外研究發現,運動可活化肌肉細胞的PPAR,達到降血脂的功效;藏在內臟深處的脂肪,則需靠天然食物啟動。蘇益仁說,無論在人體或動物實驗裡都可發現,PPAR受體一旦被活化,對深層脂肪的改善相當有效,尤其是脂肪肝,效果相當明顯。
- Dec 01 Tue 2009 11:26
[轉]讓澱粉食物可能致癌物質-丙烯醯胺


2005年四月,瑞士科學家發表了一個駭人的報告,他們在經過高溫烹調的澱粉質食物中,如薯仔、麵包,發現了過量的致癌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隨後在多個研究中,亦發現相同的結果。於是世界衛生組織在六月底,召集了各國的科學家,討論了今次事件。
什麼是丙烯醯胺? acrylamide
丙烯醯胺是一種化學物質,作用是製造潔淨食水和污水的物質,丙烯醯胺亦是製造膠水、紙張和化妝用品的物質,丙烯醯胺亦用來製造建築材料的。
丙烯醯胺的害處
丙烯醯胺是會令實驗老鼠患上癌症,令多個內臟產生良性和惡性腫瘤,使老鼠患上腦癌、肺癌和皮膚癌等。雖然如些,現今仍未有研究證實丙烯醯胺會令人類增加患上癌症的期會,世界衛生組織評定丙烯醯胺為「有可能」令人類患上癌症。
生育能力減低是丙烯醯胺的另一個害處,丙烯醯胺會今實驗老鼠的精子數量和活動能力減低。
神經中毒是唯一被證實會在人類會產生的毒害,長期接觸丙烯醯胺會令腦部受損,產生昏睡、幻覺、記憶力衰退、顫抖等症狀,丙烯醯胺亦會使四肢麻痺、出汗和肌肉軟弱無力。
那些食物有丙烯醯胺?
食物在高溫烹調下會產生丙烯醯胺,但產生過程仍未確實知道,可能會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胺基酸或其他食物成份中形成。
丙烯醯胺的產生和烹調溫度和時間有強烈關係,只會在120℃或以上才會形成,另外烹調時間越長,產生數量越多。科學家亦發現食物澱粉質含量越高,所產生的丙烯醯胺越多。
- Nov 15 Sun 2009 13:29
[轉]腸道菌種 決定胖瘦
如果你曾經與肥胖對戰過,那你對減肥大戰中的要角肯定十分熟悉:飲食、運動和你的基因。不過科學家早就知道,以上三要素不足以解釋每個肥胖案例。最新研究發現,另一個造成體重增加、長期以來一直被忽略的重要元素,就是消化道的細菌。
「時代雜誌」(Time)引述昨天(2009/11/13) 刊載在「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這些細菌技術上稱為消化道微生物,一個有數十兆個細菌的領域,多數可在無氧環境生存,並在人類的大、小腸內大量繁衍。
研究顯示,一個人腸道內的菌種與其平衡,可能塑造一個人偏胖或偏瘦體質。而我們甚至能夠藉由操縱這些菌叢,改變一個人的體重。
這項新發現是建立在過去幾項拿老鼠做實驗的研究上。過去研究結果顯示,胖老鼠體內的腸道菌組成比例異於瘦老鼠。前者明顯有較多的厚壁菌(Firmicutes),而有較少的擬桿菌(Bacteroidetes);體重正常的老鼠體內,兩者比例則恰好相反。
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的高登(Jeffrey Gordon)過去做過相關研究,這次他和研究團隊再用老鼠實驗,讓人類的微生物入住老鼠腸道,並且餵牠們吃相當於典型的人類飲食,看看老鼠體內微生物和體重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當一組老鼠被餵食高脂高糖的典型西方飲食,除了體重增加,消化道內的厚壁菌也越來越多,擬桿菌則越來越少。相反地,吃低熱量、以蔬菜飼料為主的老鼠,體內兩種菌群的比例則相反,體型也維持得很纖瘦。
雖然仍不清楚體重的增加是與這個比例的腸道菌有關還是兩者平衡的結果有關。但這項發現顯示,「腸道檔案」或許能作為誰有肥胖傾向的診斷工具。例如,如果你的腸道菌多為厚壁菌,那你身體消化熱量的方式可能偏向於囤積較多的脂肪。
事實上,高登研究體重不同的同卵雙胞胎時發現,體重較重雙胞胎,體內厚壁菌數量比體重較輕的手足多。高登也從老鼠身上發現,改變飲食會對動物體內細菌數量產生劇烈且快速的變換:讓原本吃低熱量、蔬菜飼料的老鼠改吃高熱量西方飲食,他們體內的厚壁菌不到一天就會暴增。
高登表示,今天的這項發現搭配額外研究工作,能通向辨識造成胖瘦的微生物標記,幫助人們了解自己身體如何反應吃進的熱量。
進一步的契機更令人興奮,只要繼續研究,高登甚至預見將這些知識應用到農業的可能。農人可以種植更多設計明確的食物,為不同生命階段提供理想的養分與能量平衡。
- Nov 01 Sun 2009 00:14
減肥最輕鬆又有效的運動是啥?
話題: 減肥最輕鬆又有效的運動是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