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四月,瑞士科學家發表了一個駭人的報告,他們在經過高溫烹調的澱粉質食物中,如薯仔、麵包,發現了過量的致癌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隨後在多個研究中,亦發現相同的結果。於是世界衛生組織在六月底,召集了各國的科學家,討論了今次事件。
什麼是丙烯醯胺? acrylamide
丙烯醯胺是一種化學物質,作用是製造潔淨食水和污水的物質,丙烯醯胺亦是製造膠水、紙張和化妝用品的物質,丙烯醯胺亦用來製造建築材料的。
丙烯醯胺的害處
丙烯醯胺是會令實驗老鼠患上癌症,令多個內臟產生良性和惡性腫瘤,使老鼠患上腦癌、肺癌和皮膚癌等。雖然如些,現今仍未有研究證實丙烯醯胺會令人類增加患上癌症的期會,世界衛生組織評定丙烯醯胺為「有可能」令人類患上癌症。
生育能力減低是丙烯醯胺的另一個害處,丙烯醯胺會今實驗老鼠的精子數量和活動能力減低。
神經中毒是唯一被證實會在人類會產生的毒害,長期接觸丙烯醯胺會令腦部受損,產生昏睡、幻覺、記憶力衰退、顫抖等症狀,丙烯醯胺亦會使四肢麻痺、出汗和肌肉軟弱無力。
那些食物有丙烯醯胺?
食物在高溫烹調下會產生丙烯醯胺,但產生過程仍未確實知道,可能會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胺基酸或其他食物成份中形成。
丙烯醯胺的產生和烹調溫度和時間有強烈關係,只會在120℃或以上才會形成,另外烹調時間越長,產生數量越多。科學家亦發現食物澱粉質含量越高,所產生的丙烯醯胺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