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有~ 你會好奇每天吃的食物進到了身體裡面後是跑去哪的嗎?你覺得只有運動的時候你的脂肪才會被燃燒到嗎? 其實, 脂肪它是24小時都在燃燒(背景聲:哩貢蝦! 真的假的! what!?? )
是的,你沒聽錯! 你身體的脂肪組織它真的是一直都在放出脂肪酸出來讓你當木材燒維持你的生命活動.
那麼你會好奇每天吃的東西,到了身體裡面一定都是存到脂肪去嗎?還是跑去哪了?
來來來...你來!(厚,挖來)
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有趣的小知識,我會盡量用很白話的方式來聊聊,大家可以看得懂!
今天來證明這件事情的實驗研究是以7位(3男4女)正常體重,平均約33歲的受試者在一夜禁食後吃一頓正餐,再測量飯後6小時內,他們所吃進去的熱量在身體內分佈情況的實驗。 我簡單以幾個重要的圖表來呈現給大家看
首先:
這張圖是代表吃飯前(時間點是“0”之前), 我們人體的脂肪組織是一直在放出脂肪酸(NEFA); 但吃了飯後,變成急速降低(但只是釋出變少並沒有停止),直到飯後2小時之後再開始往上恢復.
從這張圖就可以很直指明白的讓大家看見,原來我們身體的脂肪組織除了在吃飯後幾個小時內放出來燃燒的脂肪是變少的以外,其實連我們睡覺的時候脂肪還是不停的在燃燒中.
但你一定會想那放出來的脂肪酸去哪兒了?
你要去哪裡? 我可以跟嗎....(撒嬌)
上一張圖其實也有說明了,放生出去的脂肪酸很多當他們沿著血液循環流到肌肉的時候就被吸收進去燃燒掉了(心臟的心肌也會使用它當燃料喔),因此肌肉組織靜脈流出來的血剩下的脂肪酸就遠比在動脈或是脂肪組織還少.
接著,那我們吃的醣類跟脂肪都跑去身體哪了? 來接著看下一張圖
這張圖是以身體幾個比較常使用的能量形式在吃飯後6個小時內,時間個別在肌肉組織跟脂肪組織的變化圖:
在這邊我們看比較大量重點(TAG,NEFA,Glycerol以上三個可視為脂肪類的熱量; Glucose, pyruvate, lactate以上三個可視為醣類的熱量)
在飯後,對於所吃的脂肪,身體的脂肪組織是主要儲存位置,肌肉組織是第2.
在飯後,對於所吃的醣類,身體的肌肉組織是主要的吸收部位,脂肪組織是第2.
這下我們就知道了,其實我們身體的肌肉量有多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但所謂的肌肉大量,非得一定要像肌肉猛男或金剛芭比那樣
(而且要練到那樣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
我們的肌肉簡單分有紅肌,白肌,跟介於兩種之間的混合型,
而紅肌是屬於體積較小但最能幫助我們燃燒脂肪的肌肉類型(含有較多的粒線體,氧化酵素),耐力型運動員身體也是紅肌比例會較多的。
老化引發的肥胖是因為較多白肌流失所造成,
所以建議使用高強度間歇的運動訓練比較可以達到防止中年肥胖的效果。
不過先提醒大家,運動要循序漸進,等提升到一定體適能之後最好有專業教練指導下
再進行高強度間歇的運動為妥當。
最後重點整理:
1.脂肪組織其實是一直在燃燒的.
2.肌肉決定胖瘦.
3.飯後,對於飲食中的脂肪成份,脂肪組織是主要的吸收部位,其次是肌肉組織.
而對於所攝取的葡萄糖,肌肉組織是主要的吸收部位,其次是脂肪組織.
==
引用文獻來源:Postprandial substrate deposition in human forearm and adipose tissues in vivo
寫於 台北市立大學 運動科學研究所
歡迎加入我的粉絲團並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