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風雅也能賺大錢
作者:林韋萱 攝影:陳宗怡 2004.7 /第217期
文化經濟是當今的顯學,用文化拚經濟、塑造城市意象、融合族群……。文化,似乎是當前台灣的

百憂解。但是,文化不是魔法,唯有播下種子讓文化生根,文化的樹才能在這島上成長茁壯。

文化,正流行。這是台灣消費模式的轉型。文建會主委陳其南敲響文化經濟大鑼:「我們的經濟已

經不能只倚靠傳統產業,現在的消費型態幾乎全部都是精神上、心情上、感情上的。」也因此,知識

、文化、創意及觀光休閒方面的產業,便應運而生。

在這個「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時代,花蓮縣政府乾脆找來了財政局出身的吳淑姿擔任文化局長

;台中市手腳也動得快,積極爭取世界級美術館在台中設館,讓西屯的地價大漲了30%。

文化,果然是好生意。


文藝節慶:縣市行銷的捷徑

歌手陳昇吶喊一曲「鼓聲若響」,上萬樂迷隨音符擺動,螢光棒、螢光圈在空中揮舞。接下來國內外

樂團的飆唱,讓貢寮海洋音樂祭愈來愈熱情澎湃。

「南墾丁,北貢寮」兩大年度搖滾音樂盛事,不僅帶來上萬樂迷,也帶來無限商機。去年貢寮海洋音

樂祭,三天內湧入十七萬樂迷,光便當就賣了三十萬個,「便利商店的東西一上架就被搶光,」台北縣

代縣長林錫耀說。今年7-ELEVEN看到商機,一口氣贊助新台幣2000萬元給音樂節。

除了搖滾樂,古典音樂也正流行。

新竹的春天,有著深刻的浪漫。連續兩屆的「新竹之春音樂節」,讓外界對科技首都——新竹的印象

從沒情趣的「科學怪人」,轉型成為「翩翩紳士」。

其他縣市也跟上這股音樂風。嘉義市舉辦了國際管樂節;嘉義縣今年將配合北迴歸線天文廣場的落成

,舉辦夏日音樂季;去年台中市也舉辦了爵士音樂節,在公園、購物中心、書店、酒吧有多場街頭爵士

表演,讓台中儼然成了紐奧良。

台中注入紐奧良的爵士風情,3月的苗栗舉辦假面藝術節,效法威尼斯辦起了面具嘉年華。由於面具

的材質是木頭,因此也順應為苗栗的木雕產業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雲林縣在前年中秋節,也送了縣民一份文藝大禮。縣府大手筆花了新台幣400萬元,請來台北市立交

響樂團,在斗六環保運動公園演出歌劇「蝴蝶夫人」。一萬五千名觀眾看得如癡如醉。蝴蝶夫人演出結

束後,觀眾熱情未退。雲林縣政府於是再邀歌劇女主角林惠珍,再舉辦兩場個人演唱會,並製作蝴蝶夫

人面具送給民眾。

另外花蓮的石雕藝術季、台北縣鶯歌陶瓷嘉年華、新竹國際玻璃藝術節等,都是兼具文化意涵,又能

帶動產業的文藝節慶。

文藝季有如千面女郎,可以是洋味的音樂節、假面藝術季,也可以是傳統的民俗活動。

2004台灣觀光年,觀光局所列舉約六十項文藝節慶中,就有包括各縣市元宵燈會、龍舟賽、搶孤等多

項活動(見頁185)。這些民俗慶典,也從地方「家務事」,躍升為國家發展觀光的賣點。

例如每年3月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讓全台陷入「瘋媽祖」熱潮。推算遶境活動帶給大甲、清水鎮周

圍近2億元的商業毛利。

2003年平溪天燈節,賣出三十萬個天燈,獲利超過5000萬元。正如當地諺語「賣八天,吃一冬」。

平溪天燈也從地方民俗活動,成為政府重視的文化創意產業。「以前只有元宵節才放天燈,現在平常

日也有人來放,」林錫耀說,也因為天燈帶動就業機會,原本外移的人口也回鄉了。

另外像是基隆中元祭、鹽水蜂炮等民俗活動,根本不需要大肆推銷,自然像強力磁鐵般吸人更吸金。

相對於新興的文藝季,民俗節慶和地方有著更深的連結、更強大的號召力。「本土性強的活動,才有

國際觀光行銷的潛力,」觀光局長蘇成田說:「例如放天燈、宋江陣,就比放煙火適合國際行銷。」

古蹟新生:歷史就在你身邊
過去的作法,是把古蹟視為木乃伊,原封不動供在博物館裡;現在愈來愈多地方,把古蹟賦予新生

命,讓它融入人群、生活,產生不一樣的意義。

位於花蓮的日軍「兵事部」辦公室,整修過後成為雅致的松園別館;新竹市二級古蹟——東門城,

美化過後成為新竹新地標;台東也開始進行大規模「視覺整理」工作,例如將廢棄不用、變成垃圾堆

的舊火車站,重新整修、綠化做為旅遊局辦公處及遊客服務中心,原本的機工房變成劇場,倉庫也將

成為展覽廣場。

歷史空間的新生,是全台普遍的趨勢。像台北市西門町的「紅樓」,從百年前賣魚賣肉的市場,到

被宣布為三級古蹟,直到今日成了有咖啡座、展覽廳等多功能休閒中心,因此人潮回來了,紅樓風華

再現,更添台北西區風采。

除了紅樓,台北市長馬英九也很積極地讓「古蹟新生」。「我們整修了一系列名人故居,從林語堂

、錢穆、李國鼎、殷海光等,」馬英九如數家珍。此外,台北市也將原本神祕不可親的舊市府官邸重

新開放為藝文沙龍;日據時代,富商招待貴賓的洋樓,如今被改建為帶點夢幻的「台北故事館」。

但是讓馬英九感觸最多的是美國駐台領事館,也是現在的光點台北電影館。從中美斷交後就荒廢的

領事館,「二十二年都是在鬼屋狀態,」馬英九回想當初勘查的情形說:「樹把屋頂穿破長了出來,

你們可以想像嗎?」

這些零星點狀的規劃,有可能成為大都會整體的歷史意象嗎?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李永展分析:「希望能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林錫耀也認同歷史景點應該要串連:「一顆珍珠不夠

亮,連成一串項鍊才燦爛。」

擁有最多一級古蹟的台南市意識到這個問題。市長許添財提出「府城生活博物館園區」的概念:未

來古蹟在台南扮演的角色,將從點、線到一個整體。並說明古都的意象,應該是:「讓人覺得到了古

城,裡面有古蹟、古街、古老的人文活動。」有現代便利,和古老品味,就是台南古城想給人的感覺。

台南市目前以孔廟文化園區做重點,下一步要經營赤崁文化園區及五條港歷史區域。若「府城生活博

物館園區」的概念能落實,將來三步一座,五步一景的台南,就可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台灣的京都」。

在一片「古蹟活化」趨勢中,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劉可強認為「想像力還不太夠」。有創

意的觀光局長蘇成田,也提供了古蹟新利用的方法。就是在基隆砲台,和台南市億載金城的古砲旁,重

新仿製砲台,在假日時發射,可增加觀光客的遊興,「這是我一定要達成的事,」蘇成田說。

族群觀光:互相認識是融合的開始
多樣的生物地貌,讓台灣引以為傲;多樣的族群文化,也該是讓台灣抬頭挺胸的資產。在先民鬥爭了

數百年後,愈來愈多縣市體認到,唯有互相瞭解、尊重,才是族群融合的開始。

占全台15%的客家民族,因所遷居的環境不盡相同,所以形成不同的客家風情。由於不同民情,各地

方政府對客家文化保存也有不同的作法。苗栗有高達65%的客家族群,「如何從食、衣、住、行等方面

來發揚客家特色,是我不斷在思索的問題,」苗栗縣長傅學鵬說。

例如在食的方面,苗栗縣政府輔導縣內餐廳,除了讓遊客可吃到又香又鹹的道地客家菜,還要「手捧

陶碗、圍坐八仙桌」,進入完全屬於客家的擺設中。

苗栗從生活層面落實客家文化,台東縣、台北縣、屏東縣,也紛紛成立了「客家文化園區」;新竹縣

正積極爭取代表客家文化的「義民大學」;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也舉辦了客家桐花季,在在展現對客家族

群的重視。

除了客家,原住民也形塑了台灣多采多姿的族群文化。

人口不到二十五萬的台東縣,擁有五分之一客家人,和三分之一原住民族群,讓台東成為居住族群最

多元的地區。台東也善用豐富族群資源,發揮地方原住民特色。除了成立「客家文化園區」、辦理了

「南島文化節」,台東大學、南島社區大學也與原住民社區合作,共同進行社區各項活動與建設。

台東縣對族群文化的重視,可從「警察局」建築得知。像是金峰鄉的正興派出所有排灣族特色;鹿野

鄉的瑞源派出所則有客家風格。「派出所成了當地地標,民眾喜歡到那裡串門子、聊天喝茶,」台東縣

長徐慶元表示。

富野渡假村總經理,也是台東縣觀光協會副總幹事江俊嶙認為,台東很適合發展參與式的部落、生態

旅遊。

花蓮縣原住民行政局長林政儀,認為部落觀光讓遊客有機會掀開原住民族的神祕面紗,也能順便體驗

山地部落的自然、人文景致,因此是快速竄紅的旅遊型態之一。隨著部落觀光的興起,學者也開始有許

多擔心。

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教授宋秉明認為,目前地方發展部落觀光像穿上了制服一般沒有特色。

比較理想的觀光方式,應該像花蓮縣馬太鞍部落。這個阿美族部落,因為原本是沼澤地,所以發展出獨

特的水草工藝,另外利用檳榔或筆筒樹幹進行生態捕魚的方式,也是很令遊客津津樂道的特色。

不論是族群觀光、文藝節慶或古蹟活化,「文化」也許真是好生意。但是,若要文化造鎮,光是單項

活動、建設,並不能像魔法棒般輕點即成。文化不是魔法,文化造鎮的工作,還是必須從根扎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承樺營養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